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乡村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3)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社会结构变化明显。当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壁垒还未根本破除,农村劳动力“候鸟式”迁移也未得到根本改变,留守儿童、老人、妇女普遍存在

其次,社会结构变化明显。当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壁垒还未根本破除,农村劳动力“候鸟式”迁移也未得到根本改变,留守儿童、老人、妇女普遍存在,农村社会结构缺乏长期稳定性,表现出来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造成很大困难。

最后,在经济、政治、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更多难题。尤其是在不同文化激荡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在国际农贸市场上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做到公平竞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乡村形势与政策宣讲中需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对开拓农民群众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农业国际观,主动融入世界市场至关重要。

三、提升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的对策

恩格斯曾经在肯定无产阶级政党向农民宣传科学理论时这样讲道:“在农民中宣传的成就虽然很令人振奋,但正是在这方面还应该做无数的事情。”[6]针对乡村形势与政策宣讲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挑战,现阶段我们应该在塑造角色意识、创新教学过程和立足农民群众现实需要等方面多做一些事情,借此突破困境,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优势,提升乡村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一)使命感召:强化角色意识,唤醒政治担当

讲政治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实现乡村振兴同样要求我们发挥讲政治的优势,加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将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强化农民群众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主力军的角色意识,唤醒政治担当。

第一,讲清楚“三农”的相关政策,增强凝聚力。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 “三农”问题,其内容涉及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育等方方面面,指明了每一阶段我国“三农”工作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首次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的普遍认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党对“三农”工作的正确领导。因此,把以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的“三农”政策作为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学习内容,不仅能使党的政策方针深入人心,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党对“三农”的重视,而且能激活农民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战斗力。

第二,讲清楚“三农”的突出贡献,提升认同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始终和无产阶级站在一起为实现社会主义浴血奋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节衣缩食为我国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时期,小岗村民发挥首创精神,迈出了改革第一步,农民群众为满足城市劳动力需求甘愿背井离乡,肩挑背扛撑起改革事业大步向前等等。可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理所应当。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考察时就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因此,在开展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时,向农民群众讲清楚“三农”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所做的突出贡献,将有助于扭转“轻农”“离农”思想,增强农民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三,讲清“三农”的当前形势,激活责任感。乡村主体对“三农”发展现状缺乏清晰、准确和全面的认识是乡村振兴战略内生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开展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中,向农民群众讲清当前形势,深化农民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国家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农民职业化水平和农业竞争力水平等方面的认识,对于激活乡村主体主动承担乡村振兴战略重担的责任心显得十分必要。此外,准确分析和把握形势,也有助于塑造农民群众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大局观,促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帮助农民在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第四,讲清“三农”的光明前景,激发自信心。2019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时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总体规划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不仅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制度设计,而且也加大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从选派第一书记、选调生、志愿者,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多领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在农业发展方面,政府倡导发展优质、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用于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此外,从启动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吸引返乡创业,职业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因此,向农民讲清楚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潜力,讲清楚农业农村能够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事实,这对于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信心意义非凡。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qikandaodu/2021/0708/788.html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下一篇:饱时不忘饿时饥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