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1.1 高素质农民学员特征 首先是来源类别。参与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学员主要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经理等,他们致力于现代农

1 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1.1 高素质农民学员特征

首先是来源类别。参与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学员主要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经理等,他们致力于现代农业的探索和实践,在培训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汲取宝贵经验,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知识技能管理基础。学员来源类别均衡,有利于学员之间多元化的学习和交流[1]。其次是学历特征。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来自不同的农业产业领域,学历背景有较大差异,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的整体文化程度在提高,这对农业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吸收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培训教学成效也在逐年上升,这与学员的知识技能文化水平有着很大的正相关。

1.2 教学模式

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培训对农业生产管理的要求高、实用性强的特点,在严格参照培训大纲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各市州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和培训对象、文化层次、职级等基本情况、个人学习意愿等信息,遵照培训需求,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信息交互,精心设计培训方案,订制培训方案[2]。

①专业分班模式。在现代青年农村主培训方向,学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报名参加专业班级或混合班,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方向,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专门安排农业职业经理人到浙江进行参观学习[3]。②公共课授课模式。根据国家政策特点,培训中心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开设课程,作为每期培训班公共课。在小班专题课程设置上,针对某一地区的产业特色和困境开展专家与学员互动论坛,明显提高了专家指导性讲座的比重,提升了学员对政策、知识技能指导的专指度和解惑的层次要求,将国家政策、专家经验和生产知识技能及时、直接传授给学员[4]。③现场教学模式。在现场教学中,按照专业的分类,遴选农产品加工专题的现场教学点;畜牧养殖专题的现场教学点;水产养殖专题现场教学点。通过对培训专题的精心安排,切实做到按需施教,在兼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农村产业区域性等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现场参观考察培训。④集中培训及创业孵化模式。集中培训及创业孵化的课时设置均衡了理论教学、学员经验分享、双创知识技能学习、网络在线学习这四大板块,在教学中,既有理论讲授,又有现场交流;既有教师讲授,又有学员间的相互交流。一方面,严格要求教师按教材讲授,实施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给学员以轻松、生动的学习氛围。⑤游学模式。游学培训的设置可谓是中心培训工作的亮点和创新点。通过现场教学方式,学员之间增强交流、增加的实践、拓展的视野,拓宽了创业思维。

1.3 资源建设

师资构成情况。农业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于培训教师建设。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核心环节。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实际和培训要求,立足学校涉农学科优势,通过校内为主,校内外结合的方式,遴选最了解农业、农村、且学科领域水平高、熟悉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有水平、接地气的新职农工作的实践型专家、新职农企业家作为授课教师。

创新数字学习平台建设。首先是互联网学习平台运用,创新学习平台是促进培训教育的重要手段。培训中心在强化线下培训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打造培训精品课件充分发挥在“互联网+”的优势,增强学习参与性、互动性。自在线平台建成已来,开发精品课件网络课件25 门,供学员学习巩固提高。其次是互联网教育互动平台的打造,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院建立了多个官方网络交流平台,学员通过这些官方交流群,分享知识技能,共享资源。

在每次培训期结束的教学生活评估,都会呈现分析评估报告和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建议。

2 培训面临的问题

2.1 学员个体差异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学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员年龄偏大,或专业基础差或文化水平过低,对培训认识不到位,学习积极性和动力缺乏,带着“被迫学习”情绪打发时间,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出现,给举办方工作增大难度。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qikandaodu/2021/0708/786.html

上一篇:只有保障农民的健康才能实现全民的小康
下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