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乡村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2)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化涉及观念的转变”[4]。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中国农民的小农思想已有数千年历史,可谓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化涉及观念的转变”[4]。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中国农民的小农思想已有数千年历史,可谓根深蒂固,要破解这一难题,简单的政策解读可能收效甚微。因此,基层政府要利用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式,将众多政策综合,形成逻辑缜密、思路清晰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娓娓道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效。此外,农民群众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农业农村现状、前景等整体形势有了了解之后,农民群众会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政治意识薄弱

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体的政治意识从整体看还有待提升。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对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够。基层党员干部是思政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开展工作中,他们更多的是充当命令执行者的角色,缺少主动把思想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的意识。例如,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狠抓物质脱贫,忽略精神脱贫,导致部分贫困地区出现“等靠要”的懒汉。尤其是当前乡村思政工作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使得形势与政策这种时效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迫切需要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经常性地对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假以时日,定能取得润物无声、积水成河的效果。

另一方面,农民群众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有待提升。在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农民群众能够快速获取各种信息,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长期共存、相互激荡趋势日益显著。受文化、阅历和政治素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群众在判断当前形势和处理消极信息时很难揭开面纱看本质。农民群众在分析党的政策方针时,往往容易受自身主观意识支配,不能系统地、完整地、长远地分析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教学供需存在失调

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教育活动的成效往往受教育供需关系的影响,供需配置问题就是当前乡村思政工作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而问题主要在供给侧。

首先,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在高等教育领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主要是依靠教育部每年提供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同时也会提供统一的教学资料,这在系统性教学上给思政教师很大帮助。相比较而言,乡村思政工作者在形势与政策宣讲过程中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极易忽略主要矛盾,并且在很多问题的宣讲上缺乏深度。“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部分宣讲人员忽略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其选择的时政内容与农民切身利益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其次,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和平台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农民群众与在校学生存在本质不同,但许多乡村思政工作者的教学手段仍然照搬高校教学模式,在乡村搞集中教学,这些方式对于自由成习的农民群体而言很难接受。乡村思政工作者在教学载体的选择上也普遍专注线下的开会、谈话等传统媒介,忽视多媒体时代的线上教育手段,而且农民群众的空闲时间比较分散难以集中,使用全方位的线上进行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将成为必然趋势。

最后,教育资源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当前乡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还不成熟,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尚未建立,绝大部分乡村思政工作者来自基层党组织、乡镇宣传人员等。就政策理论的宣讲而言,他们尚能应付,但要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和综合性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另外,基层政府在资金配备和后勤保障上力度稍弱也是现实。

(三)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中国乡村进入了转型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总体向好但复杂多变的特征。

首先,不良思想普遍存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意味着科学思维、学习能力、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这也为封建迷信、“离农” 情绪、“轻农”情绪等不良思想长期存在提供了温床。这些思想的普遍存在影响深远,既可能引起农田荒芜、农村人口凋敝的问题,也极易导致农民群众在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或者其他教育中表现出漠不关心、毫不在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qikandaodu/2021/0708/788.html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下一篇:饱时不忘饿时饥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