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水蛭土箱产茧及孵化技术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09

【作者】:admin
【关键词】:
【摘要】:水蛭,俗名蚂蟥,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多在温湿的地

水蛭,俗名蚂蟥,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多在温湿的地区。水蛭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淤、跌打损伤等功效。水蛭大小在4-200毫米之间,有环带,雌雄同体。雌雄性生殖孔在身体前1/3段的31/32~36/37环间,交配时两个体完成异体受精过程。本研究采用土箱湿土法,成蛭于土箱湿土内产茧,卵茧置于保温泡沫箱内孵育,幼蛭在水中养殖,探讨其在土箱内产茧及卵茧孵化,旨在丰富水蛭繁殖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以期实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规模化繁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钻孔表层为第四系土层所覆盖。据BK58号钻探揭露及地质填图资料,预测钻孔地层由老到新有:侏罗系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2z);第四系。

水蛭交配一般发生在早上或夜间,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产茧一般在土壤(含30%水分)中进行,产茧时间一般为4月中下旬温度在20-25℃以上。

本文所述土箱产茧应选择远离道路的场所,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土壤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首先挖一个深度25cm的矩形浅坑,将网箱铺盖在坑上,用越冬分化土(松软)填满。接着向网箱中加水,使土湿度保持在30%左右。投放密度为200-300只每平米,投放完成后用透气纱布将网箱扎起防止水蛭逃离,并盖上水草或树枝等进行遮光。在坑四周挖一条排水沟,防止暴雨天气雨水将网箱浸透,在下雨天气要及时疏通溢水口。投放后第二日打开网箱检查水蛭是否都已入土产茧,洞口内有白色泡沫即为水蛭产茧。整个产茧过程持续约12-14天,土壤温度为20℃左右,每条水蛭平均能产茧3-4个左右。

入土产茧阶段结束后,即可起茧进入保茧孵化阶段。保茧阶段,茧需放在保温泡沫箱中,泡沫箱底部铺上一层厚度为2cm左右的泥土,湿度约为20%左右,将茧放在土上保持微立,茧不得与泡沫箱直接接触,根据泡沫箱大小铺满茧后,撒上泥土3-5cm,湿度同为20%左右,泥土要将茧完全包围(一般大规格的泡沫箱50*50*15cm,可放茧1kg(450-500个)左右)。放在一个温度与湿度较为稳定的暗室中,温度18℃以上,25℃左右时孵茧速率较快。保茧一般需20天左右。孵化时,应特别注意湿度,避免因水分含量过低造成干胚,应经常在纱布上喷水,保持潮湿。自幼蛭出现3日后,茧呈泡沫状,松软有弹性,将茧取出泥土,放入滤水框(20*40*10cm)中,盆放于漂浮在池中的泡沫板上,板与盆之间用筷子隔开。每隔2小时用水将孵出的幼蛭冲入水中。整个阶段持续7-10天左右。水蛭生产中入土产茧、孵化保茧、出苗的阶段就此完成。

绩效考核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各个工作单位的年度目标以及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为考核依据,重点考核项目是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成就。绩效考核的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思想品行等方面的考核,其中实际工作成绩所占的比重最大。

上述土箱产茧法,管理简单,操作方便,其优势:一是大大节约池塘养殖成本;二是便于观察水蛭产茧期间的温度、湿度,天敌等动态情况;三是避免自然孵化条件下鸟、鱼等自然天敌对水蛭幼体的捕食,强烈的日光、暴雨等条件对水蛭卵茧孵化的制约,使水蛭产茧能够在较为稳定的条件下孵化,可以有效提高孵化速度和孵出率;四是统一孵化时间,可有效减少孵出幼体的差异,利于集中管理与采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所以我们采用的土箱产茧法,大大提高了水蛭产茧的孵化速度与孵化率,同时也缩短了幼苗到成品蛭的生长周期。

(作者单位: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222000中科利岐(连云港)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品牌专业项目(ppzy2015B159)资助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qikandaodu/2020/0509/340.html

上一篇:水稻旱育稀植高产高效栽培法
下一篇:浅谈玉米膜下滴灌节水保产增产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