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搭建互联网桥梁 开通“三农”档案直通车(3)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三农”档案真实记录了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做好“三农”档案工作,对于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进步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以及惠农兴村政策的普及推进,“三农”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门类的档案材料,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五花八门的手机APP 已步入寻常百姓家,农民对利用档案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网络优势提供服务,是我们服务“三农”的又一重要途径。面对新的挑战态势,如何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地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的新课题和新任务。一、“三农”档案工作的现状“三农”档案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积累的海量的信息资源,是制定“三农”政策、谋划发展的重要依据。包括各类惠农政策、科技政富信息和本地特色档案,是农民致富减贫可依赖的室存宝藏。只有宝藏内容丰富,对农民才有吸引力,才有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三农”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三农”档案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理应是众多档案工作中最活跃、最有创新性、最紧跟时代脚步的部分。但长久以来,却始终处于重藏轻用的状态。信息收集结束,便束之高阁,鲜少看到“三农”资源转化为增产、增收的成果。在转变农民观念方面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广大农民对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的正面影响愈来愈宽,“三农”档案建设也加入其中,大多数乡镇网站都建立起了专门的“三农”档案版块,主要内容有围绕农业开展的普惠政策档案;有围绕农民利益开展的社会保障档案;围绕乡风文明开展的文教民生档案。门类齐全,条款居多,缺少符合农民真正需要的有针对性的特色档案。二、“三农”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缺陷1.“三农”档案工作者服务意识不到位。“三农”档案历史由来已久,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究其原因,大多是纸上谈兵,政策文件下发至基层,掀起建档一阵风,然而大风刮过,留下来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却凤毛麟角。村干部和村民的档案意识没有培养起来,没有形成保管和利用档案的习惯,档案人员空有一腔热血唱的却是独角戏,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三农”档案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农业农民,帮助他们脱贫增收。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同样,新农村档案建设的主体也应该是农民,没有他们的配合与参与,“三农”档案意义何在?2.现存“三农”档案与农民需求不适应。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尽快提高收入,这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三农”档案也必须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突出问题做好服务。但由于建档初期工作没有做实做细,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本应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保存。导致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与农民增收的需求不相适应,室存档案的侧重点多数在于村级日常管理、大方向政策等偏离农民需求的文件材料,而细化的、有针对性的、见效快的惠民政策却保存得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征迁、土地、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等问题的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档案没有及时更新,档案保存缺乏接续性。3.“三农”档案查考方式没有与时俱进。“三农”档案面向的是农民,提供的信息材料讲究的是短、平、快,其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而现下的保存方式及查考利用方式并没有形成符合百姓习惯性获取信息来源的体系。一方面档案收集不全、资料老旧;另一方面村干部流动性大,调任过程中极易丢失部分原始资料,造成资料漏洞,关键信息无处可查,档案静态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流通。与此同时,虽然县乡的门户网站有很多相关政策,但是由于窗口众多,“三农”档案作为一个子栏目,信息往往不能及时更新,信息简陋延迟上传情况时有发生。不能成为农民致富的信息来源中心。三、解决“三农”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档案资源的社会意义就是共享,档案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和活力。“三农”档案的共享壁垒一旦形成,便很难得到农民的信任支持与互动参与。眼下,新农村建设的正在蓬勃发展,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逐渐被点燃。村村建档、户户宣讲、人人参与已经成为基层“三农”档案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精华、丢弃糟粕。从实际出发,促进档案应用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扩大“三农”档案信息的普及面,围绕惠农政策普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条主线,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方便、快捷、高效的查考环境,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化、透明化、常态化。1.提高“三农”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三农”档案人才的选拔工作需要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础上去开展。“三农”档案人才的培训工作需要从专业技能与业务知识的学习去入手。“三农”档案人才的意识形态要从亲近农民、俯身贡献去塑造。“三农”档案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和利用“三农”档案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促进作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改掉以往工作中因思想上的不重视引发的尴尬状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三农”档案资源的迫切需要。严格组织体系,使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升级建档管理模式,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并坚持做到无偿为农民提供服务,保证土地承包、流转、征用等严格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并体现民意民愿。提高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化,推进档案信息的普及效率。2.研究农民思维方式并促使积极转变。服务性是“三农”档案工作的重要特质,基础信息的采集来源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必须尊重、依靠和发动群众,切实发挥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只有全民参与,扩大档案的收集面,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才是真正被农民需要的““三农”档案。建设新农村,必须造就新农民,新农民不仅表现在科技文化素质上,又要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要研究农民关心的是什么,期待的是什么,再有针对性地去培养教育,让他们在田间地头也能得到最先进的科技支持。不断增强对“三农”档案的依赖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建设用地逐步被开发、征用,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矛盾。利用档案资料解决纠纷,已经成了农民维护合法权益的第一选择。提高农民的权益,从产业制定到村庄建设,每一次的决策都需要有农民的参与,让民主成为新常态,让农民成为“三农”档案建设的主人翁,提高其主观能动性。3.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高信息化程度。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国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农”档案工作也应该踏上互联网的快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的任务是改革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三农”档案利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档案资源网络共享的实现,必须走集成与信息化的道路。时至今日,很多不涉密的文件都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查阅,网络的访问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现有的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积极研制开发和使用适合本地区的档案管理系统,做到检索查阅方便快捷,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档案工作体系,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直接面向农民,开通“三农”档案直通车,在门户网站上载政府有关“三农”方面的政府公开信息和已开放档案,让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地利用,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其次,关注“三农”领域资讯、财经、科技、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为农村、农民精准脱贫致富服务,架起“三农”连心桥,帮助广大农民排忧解难。第三,可以推广农业科技档案期刊、网络书屋等资源平台,建立信息交流留言版块,依靠村里熟知网络知识的青年、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对网络书屋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和培训,邀请讲师在线上进行指导。号召农民自发上传需求信息,由专人负责审核通过。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面前。显而易见的是,农业当前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三农”档案工作,应当以其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首当其冲的去发挥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把档案工作延伸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让“三农”档案成为建设美好乡村、稳定全局的“定海神针”。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qikandaodu/2020/0721/387.html

上一篇: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探
下一篇:为农民致富做套『 餐』 —— 山东农业大学服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