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狄德罗笔下的荷兰(3)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 在荷兰,宽容精神和言论自由已经不是抽象的理念,而已深入人心,这令狄德罗羡慕不已。 有一句话被谬传为伏尔泰的名言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

在荷兰,宽容精神和言论自由已经不是抽象的理念,而已深入人心,这令狄德罗羡慕不已。

有一句话被谬传为伏尔泰的名言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无论谁说的,这种观念在两个半世纪以前的荷兰社会似乎已蔚然成风。不同的教会和平相处,“百家争鸣”,伏尔泰曾经调侃:“这里的歌剧很糟糕,但是加尔文教、阿民念教、索西尼亚教、拉班教、重浸等教派人士讲起话来都很精彩,头头是道。”

狄德罗也写道:“在这里,一个人不会因对童年和教育有偏见而给他个人和他人的幸福造成任何不幸的后果。他既不会成为迫害者,也不会是受到迫害。犹太教、阿纳巴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天主教教徒互相帮助并且进行贸易往来,宗教观点不同不会影响人们的情感。”无神论者狄德罗注意到,荷兰人多信教,但反宗教的哲学家并不因此被打压:“这个国家的人很迷信,反对针对宗教的哲学思想,但是他们并不迫害这些思想家。”教会也不能强行传教:“尽管人民愚顽,但我在海牙看到让-雅克(卢梭)的信徒们不会顾及舆论,父母可以明确禁止孩子的老师传授教理,让《旧约》和《新约》远离孩子们,并且禁止他们对孩子说关于上帝、魔鬼和地狱的话,否则就赶走他们。”值得注意的是,法国还有很多文盲的时候,荷兰教育已经相当普及,特别法国当时还在为之奋斗的自由在荷兰已经进入教育理念:“荷兰有五所大学,每个村里都有学校。儿童教育发达,他们都会读书、写字、计算。他们不会缺少铅笔和本子,国家把纸张源源不断地送到他们手中。教育包括共和国的利益、本国历史、权利和自由,而且他们非常自由地议论摄政王。”

法国司空见惯的审查制度在荷兰也行不通。狄德罗听说,总督大人认为一部题为《无用的总督》的书太过分了,试图禁止著作发行。地方法官则说:“如并非如此,那么是否出版无足轻重;如果真如此,那让大家知道也没什么不好。”于是这本书继续发行。由此可见分权制度在荷兰也已建立起来。

当然宽容也有时代局限性。比如那时在荷兰同性恋是非法的。据狄德罗记录,同性恋人一般夜间出没,如被抓住就被扔进河里。不知是他道听途说还是有法可依。狄德罗对此只是八卦,未做道德评判。

狄德罗在描述荷兰时,对照的是彼时王权专制下的法兰西,因此着眼点多是荷兰制度与观念的优越性。狄德罗在荷兰旅行时,荷兰正处于一场经济危机的前夜,税收繁重,失业率上涨,他是否有所感?他并未提及。不过也难怪,“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那时荷兰比起法国仍显得繁荣富足。不止一位与狄德罗同时期去荷兰的法国旅行者惊叹荷兰的城市里鲜有乞丐,而那时法国巴黎街头乞丐甚至饿殍则随处可见。狄德罗看到的黄金时代尾声的荷兰是个不会过时的理想国:“富裕而不虚荣,自由而不放肆,征税而不骚扰,赋税而不贫困。”

荷兰有什么不入狄德罗法眼的地方吗?狄德罗认为荷兰的建筑和雕塑艺术不发达,缺少美感。他还认为荷兰富人虽然热衷收购当代画家的作品,荷兰并没有多少大画家,甚至价值连城得的伦勃朗的作品中也没几幅能与拉斐尔的画媲美。这当然就是他个人的审美趣味了。

这本旅行笔记发表不到十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狄德罗这样的“哈荷”法兰西文人能否想见,随着路易十六身首异处,他们在荷兰亲历的民主共和体制、宽容精神和言论自由将伴随着怎样的血雨腥风才得以在他们的祖国实现?

今天无论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还是在像狄德罗曾经光顾的哈勒姆这样的荷兰小城的老城中心广场上,有心的游客经常会看到“三大件”:古老的教堂、17、18世纪的市场或股市还有市政厅。这一建构市场经济和民主体制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建筑格局于其说是历史遗迹,不如说是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中转站。狄德罗说,到哈勒姆不能不去听美妙如人声的圣巴福大教堂管风琴。这架亨德尔、莫扎特、门德尔松曾经演奏过的举世闻名的管风琴至今仍会响起。听过一场圣巴福教堂的管风琴,走出教堂,面对夜幕中哈勒姆老城广场上18世纪的市政厅,我有点恍惚。所闻所见证明狄德罗笔下的低洼国的确是“史书上记载的国家”,但又好像是遥远的乌托邦。

?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zonghexinwen/2021/0708/784.html

上一篇:水城县新街乡:“乡村书屋”点亮书香生活
下一篇:临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