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动能助力我国粮食产业强国建设(2)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放眼全国,粮食产业加速升级。传统成品粮加工行业产值占比下降,2018年,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行业产值增幅分别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8和10.7个百分点

放眼全国,粮食产业加速升级。传统成品粮加工行业产值占比下降,2018年,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行业产值增幅分别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8和10.7个百分点。发展新动能正不断积蓄。

促产业升级,价值链推动高质量发展

粮食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面临新挑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不能用今天的丰收透支明天;科技支撑力不强,需要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型科技创新驱动。

破解瓶颈,需要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深度融合,开掘粮食产业“新绿金”。

湖南省南县,稻田融合“农工游”——“长”出有机虾、生态米、观光园等多种产品。“稻+虾”产生化学反应:一个产业带动3.8万户农民,每667 m2增收3 500元。全县3.67万hm2稻虾,年产小龙虾8万t,稻虾米24万t,稻田里长出100亿元。再算生态账,虾吃昆虫、粪便还田,一条生态循环链,让农药、化肥减量50%以上,一条条河流干净起来,乡村美起来。

“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说,用5~10 a的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到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

——生态循环,促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龙头企业原野食品公司带动,一粒玉米“吃干榨净”,换来“种养加”全产业布局:有机玉米闯入高端市场,玉米秆加工肉牛饲料,牛粪资源化处理变成有机肥,实现产业增值3 200万元。

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发展格局。在广袤田野,粮食产业不断“披绿”,朝着高效、绿色、生态的道路不断前进。

——龙头集聚,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科技部门、加工企业、农资企业、种植大户加入“银川市优质水稻产业联合体”,产业上下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质稻米基地达0.47万hm2,大米市场占有率在宁夏达30%。在浙江省,粮食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电商园区结成联盟,初步形成舟山油脂加工、嘉兴饲料加工、杭州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把粮食安全责任担在肩上,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我们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

“打绿色牌,种富硒米,如今不顾市场埋头种地不行啦!”稻花香里说丰年,广西柳江双优大米合作社理事长韦艳艳讲起了种粮新门道,标准化种地,精细化包装,让这里的富硒大米成了超市俏销品,也成了农民致富新产业。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这是我们正在破解的结构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效供给跟上来,现代农业快起来,新动能强起来,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全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 000亿kg以上,2018年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元,增幅超过6%,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让我们牢牢端稳了“饭碗”,为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田间连车间,产业链带动优粮优价发力供给侧,粮食产业短板加快补齐。调优体系,着力建链、补链、强链。财政支持、税费减免、金融发力,全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00万家,1亿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形成粮食产业“新雁阵”,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紧密联结,确保农民种粮不吃亏。目前,10省份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近1 000个,通过契约合作、入股分红等方式联农富农。“有租金、有薪金、有分红,这样种粮有赚头。”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北官地村农民董偏头算细账:0.8 hm2土地入股,平时在合作社打工,2018年纯挣了2万元。深化改革,让粮价逐步回归市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托市价”变成了“托底价”,“2019年托市收购量大幅减少,市场化购销发挥主导作用,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优粮优价机制换来好结构。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稻谷、高蛋白大豆、双低油菜等面积快速增加,2019年夏粮中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33%,比2018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河南,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年翻了一番,2019年达到了80.27万hm2。“夯实粮食生产产业基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产能集聚,完善粮食产业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龙头强产业,供应链保障高水平供给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种得好还要加工好、卖得好。依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产品正发生华丽“变身”。扶龙头强产业,产品更丰富了。一颗小麦能做啥?在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老面孔”升级,饺子粉、烘焙粉、面条粉等实现了专粉专用,“新伙伴”登场,谷朊粉、胚芽油、液体蛋白饲料等广受欢迎。在滨州,这样的粮油加工企业有206家,小麦、玉米、大豆原料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一个“龙头”活一方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97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 243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达到72家。“发挥好龙头的作用,开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就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平衡。”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质量兴农,绿色优质产品多了。“青岗泥,冷浸田,瓦仓米香又甜。”标准化生产让湖北省远安县瓦仓村的大米走俏。“我们与100多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对标市场需求,绿色生产,打造0.67万hm2优质水稻基地,每公斤瓦仓米价格涨到30元。”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宗平说。截至目前,全国60%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有专门质检机构,近2/3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一半以上获得绿色、有机、地理标识等认证,产品数量超4万个。品牌强农,好口碑的产品多了。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连续3年投入奖补资金19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50多亿元。“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等一大批区域公共品牌叫响市场。在山西省阳曲县北社村,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人工拔草拒绝农药,借着“阳曲小米”的品牌,有机黄谷子变成“金谷子”。原字号少了,精深加工品多了。黑龙江省肇东市,玉米变身氨基酸、营养素等产品,远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省安康市,一个个魔芋经过36道工序,成为魔芋胶和膳食纤维等产品。放眼全国,粮食产业加速升级。传统成品粮加工行业产值占比下降,2018年,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行业产值增幅分别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8和10.7个百分点。发展新动能正不断积蓄。促产业升级,价值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面临新挑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不能用今天的丰收透支明天;科技支撑力不强,需要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型科技创新驱动。破解瓶颈,需要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度融合,开掘粮食产业“新绿金”。湖南省南县,稻田融合“农工游”——“长”出有机虾、生态米、观光园等多种产品。“稻+虾”产生化学反应:一个产业带动3.8万户农民,每667 m2增收3 500元。全县3.67万hm2稻虾,年产小龙虾8万t,稻虾米24万t,稻田里长出100亿元。再算生态账,虾吃昆虫、粪便还田,一条生态循环链,让农药、化肥减量50%以上,一条条河流干净起来,乡村美起来。“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说,用5~10 a的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到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生态循环,促产业可持续发展。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龙头企业原野食品公司带动,一粒玉米“吃干榨净”,换来“种养加”全产业布局:有机玉米闯入高端市场,玉米秆加工肉牛饲料,牛粪资源化处理变成有机肥,实现产业增值3 200万元。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发展格局。在广袤田野,粮食产业不断“披绿”,朝着高效、绿色、生态的道路不断前进。——龙头集聚,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科技部门、加工企业、农资企业、种植大户加入“银川市优质水稻产业联合体”,产业上下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质稻米基地达0.47万hm2,大米市场占有率在宁夏达30%。在浙江省,粮食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电商园区结成联盟,初步形成舟山油脂加工、嘉兴饲料加工、杭州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把粮食安全责任担在肩上,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我们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qikandaodu/2020/0709/369.html

上一篇:农业保险何时能“照亮”农民致富路?
下一篇:浅析白山市农民致富新思路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